人参为什么和其他的药不一样,
有这么多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呢?
归纳起来有3个方面的原因:
一,人参长的类似人形,
这些故事出于古代人们对大自然和动植物的崇拜。
第二,野山参产量很少,可以说是稀缺。
古代记载,最好的人参产于山西上党,
但是,现在上党地区人参早已经没有了,
现在长白山地区的野山参也处于濒临绝灭的边缘,
人参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人参本身生长缓慢,年左右才能长到8两,
古语说“七两为参,八两为宝”。
从唐朝开始,上好的野山参都成了皇家贡品,
老百姓难得—见,极度稀缺就容易产生传奇故事,
这是第二个原因。
三,人参能大补元气,回阳救逆,
是古代的急症必备药,是救命神药。
古代的医疗网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
医院,更没有什么急救设备。
如果疾病危重,比如说休克了,怎么办呢?
中医把急危症,分成两大类,
一类叫闭证,另一类叫脱证。
闭证的特点是牙关紧闭,两手握固,神昏谵语,
二便不通,多伴有高热;
脱证的特点是手撒肢冷,
大汗淋漓,二便失禁,脉微欲绝。
闭证的治疗主要靠三味药,
就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被中医称为“三宝”;
脱证的治疗也有三味药,
就是独参汤、参附汤和生脉饮,
这三个方子中人参都是关键药品。
人参被尊为“补气第一要药”。
心衰和心律不齐中医认为都是心脏的功能不行了,
是“气”的问题,
人参能够大补元气,
对这两种疾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现代研究认为,人参能够明显改善心功能,
使心脏的收缩更加有力,
却不会增加心肌耗氧量,
对心衰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神农本草经》说人参能补五脏,
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这个“悸”就是心跳,
心律不齐的意思。
一般用人参1-2克,逐渐增加到3克左右,
每晚噙化服(将人参薄片或参须段直接放入口中,慢慢含化,待无参味时,嚼服)
就可以起到治疗作用。
生脉饮就是由人参、麦冬和五味子组成的,
也是中医治阴虚心脏病心律失常一个名方,
其中人参大补元气,麦冬滋阴清心,
还可以制约人参的热性,
五味子能收敛心气,
是中医里面与炙甘草汤齐名的一个方子。
推荐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ingdangcan.com/mdsyx/5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