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明党参 > 明党参药效 > 正文 > 正文

俞慎初教授临证治验不寐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17 22:29:29

??不寐即失眠,临床每有虚证、实证之分。其病因主要是七情所伤,思虑劳倦太过,或暴受惊恐;亦有因禀赋不足,房劳久病或年迈体弱所致。其病机主要是心肝脾肾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被扰。

??俞慎初教授临床治疗不寐证,主要在于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基础上,安神定志。实证宜疏肝解郁,降火涤痰,消导和中;虚证宜益气养血,健脾益肾;虚实夹杂者,则应攻补兼施。今从俞教授医书中选出数例验案介绍如下:

一、痰热内扰案

程某,男,40岁,年1月6日初诊。

主诉:失眠、头晕时缓时剧已1年余。医院,经服西药后失眠无改善,有时甚至彻夜难眠。患者伴有健忘,胸闷体倦,心烦不宁,食欲不振,口苦口干,痰多而粘,二便正常。

诊查:按其脉细数,舌质淡白,苔薄黄。

辨证:痰热内扰,兼有气阴两虚所致。

治法:清热化痰,兼益气养阴安神。

处方:太子参15克,酸枣仁12克,远志肉6克,五味子3克,竹茹绒12克,枳壳6克,清半夏6克,茯苓10克,盐陈皮5克,夜交藤12克,北秫米一撮(另包),炙甘草3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水煎服。4剂。

1月10日二诊:服药后失眠明显改善,夜已能寐,食量增加。仍按前方出入。处方:太子参15克,酸枣仁12克,远志肉6克,五味子3克,竹茹绒12克,绿枳壳6克,清半夏6克,茯苓10克,盐陈皮5克,夜交藤12克,合欢皮12克,北秫米一撮(另包),炙甘草3克,鸡子黄一个冲服。又嘱其再服4剂,以巩固疗效。

按:患者失眠已久,伴有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口干,脉细数,此为气阴两虚之象。又见痰多而粘,口干,脉数,而知有痰热内蕴,所以此证属气阴两虚又兼有痰热内扰的失眠。俞教授运用清热化痰又兼以益气养阴的十味温胆汤加味治疗而获效。

二、气阴两虚案

李某,男,76岁,年8月20日初诊。

主诉:患者始则头晕、纳减,四肢乏怠,继而不寐。医院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心房纤颤症。

检查:患者形容消瘦,舌淡无苔,两寸沉细,两关弦急。

辨证:心气不足,心脾不调,阴亦亏乏导致不寐。

治法:治宜益气养阴,宁心安神为主,佐以调摄心脾。

处方:太子参15克,漂白术6克,结茯苓10克,炙甘草3克,酸枣仁12克,远志肉6克,五味子3克,珍珠母15克,麦门冬15克,北沙参12克,枸杞子10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莲子肉15克。水煎服,7剂。

8月30日二诊:药后头晕已减,睡眠转佳,唯纳呆倦怠未瘥。宜调中益气为治,予五味异功散变方。处方:明党参12克,漂白术6克,茯苓12克,炙甘草3克,盐陈皮5克,淮山药15克,扁豆仁12克。水煎服,6剂。

按:本例不寐虽见心气心阴两虚,而脾气不振乃其根源。故治心之后,调中为其要务,药毕症瘥,此东垣补土益火之义也。

三、心肾不交案

张某,男,65岁,年5月7日初诊。

主诉:几年来睡眠一直不佳,甚至彻夜不能入寐,头晕,食少,精神疲倦,四肢乏力,经多方诊治,终难见效,殊为痛苦。

诊查:按其脉象细数有力,察其舌苔薄白质绛。

辨证:证为心肾不交,肝脾不和。

治法:治宜宁心补肾,平肝益脾为主。

处方:朱茯神12克,杭白芍10克,北枸杞12克,珍珠母30克(先煎),法半夏6克,淮山药15克,夜交藤10克,双钩藤10克(后入),五味子3克,合欢皮10克,远志肉5克,柏子仁10克。水煎服。

5月11日二诊:上方药服5剂后,不寐症状有所改善。仍就前法加减。处方:双钩藤10克(后入),明天麻12克,清半夏6克,淮山药15克,漂白术6克,夜交藤10克,合欢皮12克,远志肉5克,五味子3克。水煎服,3剂。

5月17日三诊:药后头晕、纳食改善,但入夜仍不寐。此为心脾受损,营血不足所致。故以补益心脾,宁心安神为主。处方:潞党参24克,炙黄芪18克,柏子仁10克,当归身6克,生地黄12克,丹皮10克,白芍10克,枸杞12克,阿胶18克(后入),酸枣仁10克,黄芩5克,淮山药12克,炙甘草5克,北小麦24克,红枣8枚,夜交藤12克,合欢皮10克,琥珀6克。

5月21日四诊:上方服药3剂后,睡眠有好转。仍就前法加减。处方:潞党参24克,炙黄芪18克,柏子仁10克,当归身6克,生地黄12克,粉丹皮10克,白芍10克,北枸杞12克,阿胶18克,酸枣仁10克,枯黄芩5克,淮山药12克,炙甘草5克,北小麦24克,红大枣8枚,夜交藤18克,合欢皮6克,真琥珀6克。

6月14日五诊:上方服3剂后,睡眠有显著好转,但心火仍炽,烦而不寐。应以泻火、宁心、安神、和胃为主。以十味温胆汤、酸枣仁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半夏秫米汤4方出入施治。处方:潞党参24克,竹茹绒12克,绿枳壳6克,朱茯神15克,蜜橘红5克,远志肉5克,柏子仁12克,知母10克,酸枣仁12克,五味子3克,夜交藤15克,合欢皮15克,黄连6克,阿胶18克(后入),琥珀6克,清半夏6克,北秫米1撮(包),鸡子黄1个(冲)。

上方药服5剂后,不寐证已基本痊愈。

按:本例为心肾不交、肝脾不和引起的不寐证。盖肝脾不和,则有头晕食少现象;心肾不交,则睡眠不佳,甚至彻夜不能入寐;营血不足,心脾受损,亦可导致不寐。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今营血不足,心脾受损,胃中失和,所以卧不安;心火炽盛,则烦而不寐。本例为多年不寐证,病因复杂,故审证求因,审因辨治,尤为重要。在辨证论治中,当以宁心补肾、平肝益脾为主。

四、肝血不足案

曹某,女,32岁,年6月6日初诊。

主诉:几个月来,晚间经常烦躁不寐,夜梦多,伴浮肿,以致精神疲倦,四肢乏力。

诊查:舌质淡红苔白,脉沉数。

治法:治以养血安神,平肝和脾法。以酸枣仁汤合半夏秫米汤加减治之。

处方:酸枣仁12克,朱茯神12克,五味子3克,远志肉6克,合欢皮15克,肥知母10克,粉甘草3克,清半夏6克,夜交藤15克,珍珠母30克,北秫米1撮(包)。水煎服。

6月13日二诊:上方药服5剂后,睡眠大有好转。仍用酸枣仁汤加减施治。处方:酸枣仁10克,朱茯神12克,远志肉6克,川芎?5克,夜交藤10克,合欢皮12克,五味子3克。

6月16日三诊:上方药服3剂后,不寐显著好转。姑予十味温胆汤加减治之。处方:潞党参15克,酸枣仁12克,五味子3克,柏子仁12克,竹茹绒10克,绿枳壳6克,朱茯神15克,制陈皮5克,清半夏6克,夜交藤12克,合欢皮10克,粉甘草3克,北秫米1撮(包)。水煎服。

上方服3剂后,不寐已基本痊愈,浮肿亦已见瘥矣。

按语:本例为心血不足、肝脾不和引起的不寐。心血不足则心火炽盛,烦躁不眠;肝脾不和则可致肝血不足,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能致神不守舍。《类证治裁·不寐》曰:“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故以酸枣仁汤为主,既养血安神,又清热除烦;肝脾不和则影响胃不和,故加半夏、秫米治之。后以十味温胆汤收功。

作者:刘德荣

编辑:吴方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ingdangcan.com/mdsyx/52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明党参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