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明党参 > 明党参药理 > 正文 > 正文

十大皖药之茯苓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7/28 11:55:58

茯苓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临床用于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茯苓为十大皖药之一。

01性味

甘;淡;平

02经脉

心经;脾经;肺经;肾经

03主治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04注意禁忌

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药方

1、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伤寒论》五苓散)

2、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之。(《儒门事亲》)

3、治水肿:白水(净)二钱,茯苓三钱,郁李仁(杵)一钱五分。加生姜汁煎。(《不知医必要》茯苓汤)

4、治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三两,黄耆(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

5、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

6、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一法四两)。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

7、治湿泻:白术一两,茯苓(去皮)七钱半。上细切,水煎一两,食前服。(《原病式》获苓汤)

8、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纳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金匮要略》茯苓泽泻汤)

9、治丈夫元阳虚惫,精气不固,余沥常流,小便白浊,梦寐频泄,及妇人血海久冷,白带、白漏、白淫,下部常湿,小便如米泔,或无子息(不育):黄蜡四两,白茯苓四两(去皮、作块,用猪苓一分,同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出,日干,不用猪苓)。上以茯苓为末,熔黄蜡为丸,如弹子大。空心细嚼,满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为度。(《局方》威喜丸)

10、治心虚梦泄,或白浊:白茯苓末二钱。米汤调下,日二服。(《仁斋直指方》)

11、治心汗,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宜养心血:以艾汤调茯苓末服之。(《证治要诀》)

食疗方

1、草果豆蔻包

原料:茯苓粉30克,草果粉5克,白豆蔻10克,面粉克,绿豆克,白扁豆克,豆腐克。

做法:将面粉常规发酵,加入上三样药粉,揉均匀。再将绿豆、白扁豆煮烂,去汤捣泥,加豆腐、调料做馅,用面粉作成包子,上笼蒸熟,取出温服食。

功能:健脾化湿,甘寒清热。

2、八宝鸡

原料:党参、茯苓、炒白术、白芍各5克,熟地黄、当归各7.5克,川芎、甘草各3克,母鸡一只(克),猪油、猪杂骨各克,姜、葱、料酒、味精、食盐适量。

做法:上述中药装入洁净纱布袋中,母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猪肉洗净;杂骨捣碎;生姜拍裂;葱切成段。将鸡肉、猪油、药袋、杂骨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开,打去浮抹,加入葱、姜、料酒,改用文火煨炖烂,取出药袋不用,捞出鸡肉,猪肉切好,再放入锅内,加入少许盐、味精即成,随量食用。

功能:调补气血。

3、茯苓粉粥

原料:茯苓粉30克,梗米30克,大枣(去核)7枚。

做法:先将米淘净,放锅中煮数沸后,放入红枣,煮至粥成时放入茯苓粉,搅和均匀,随时服用。

功能:清热润燥,化痰和中。

4、枸杞茯苓茶

原料:枸杞子50克,茯苓克,红茶适量。

做法:将枸杞子与茯苓共研为粗末,每次取10克,加红茶适量,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能:健脾益肾,利尿通淋。(1-4条引自《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

5、陈皮茯苓粥

陈皮20克(或鲜者30克),茯苓30克,梗米克。先将陈皮、茯苓煎取药汁去渣,然后加入梗米煮粥,或将陈皮晒干和茯苓共为细末,每次3-5克,调入已煮沸的米粥中,同煮粥。每日1-2次,连服10-15天。

功效理气健脾,化痰安神。

中国制造,德国品质

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实训基地

道地药材全程溯源

唯一以药品身份进入欧盟市场的中药配方颗粒

安徽省直医疗机构集中采购中标企业

扫描左侧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ingdangcan.com/mdsyl/8395.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明党参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