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明党参 > 明党参药理 > 正文 > 正文

陕西传记文学薛永学山乡书记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7/2 14:21:27
白癜风怎样防治 http://m.39.net/news/a_6341411.html

山乡书记

——记韩城市乔子玄乡党委书记薛引生二三事

薛永学

年深秋的一天,一队十多辆小轿车组成的车队沿着国道向南奔驰。在韩城市南的司马坡前拐向通往乔子玄乡的乡村公路。穿过吕庄村,车队顺着芝水川道,奔驰在芝合公路上。坐在车上的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吴纯仁老将军深情地望着车窗外的原野,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老将军心旷神怡,回忆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

他想,过去到这里就要下车步行了,只见他眉头轻皱:年秋季,他投身革命22年后第一次回乡探亲。当时,芝阳公社与乔子玄公社交界的清水村西,芝水河从这里潺潺流过。当时正逢秋季,湍急的芝水河把两个公社断然劈开。河上没有桥,他无奈只有涉水过河。三十多年过去了,他已年逾七旬。如果再涉水过河,加上几十里山路,能吃得消吗!?他想着,沉思着。车队已经到了清水村西头。他忽然眼前一亮,河上不但架上了桥,而且连接桥的两端尽是平展展的柏油马路。望着道路两旁平整的梯田和满山遍野的花椒树,尤其是那挂满枝头的玛瑙般的花椒,老将军坐在轿车里,好像在彩云里飞驰,长吁了一口气:“家乡变了。”

老将军是乔子玄山区走出来的一代骁将。在他的记忆里,这段名为“八里坡”的山路,地势十分险要,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山势险恶,沟深坡陡,是乔子玄通向韩城市的唯一道路。古来就是土匪出没的地方。回想起来,许多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还历历在目……,更让老将军念念在兹的是,上世纪二、三年代时,这里就是武装革命的红色根据地,多少革命英烈在这里流尽了一滴血。老诗人王致远的著名长诗《胡桃坡》就记载了发生在这里的一幕幕壮烈的故事。

突然,老将军的思绪变化了,他的心头莫名其妙的涌起了一股感激之情。他本来是打算直接回村的。这时候,他的主意变了。他告诉司机车直接开往乡政府,他要先见见自己的父母官——乡上的书记和乡长,对革命老区的发展变化表示感激。车队驶进了乡政府大院,山区乡上的干部还是头一次见到这样壮阔的场面,瞬间乡政府大院站满了人。老将军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见咱乡上的书记。党委秘书说:“不巧得很,书记一早就到圪崂村作调研了,圪崂村离乡政府还有30里路哩!”

老将军说,“我在家恭候他。”随后,车队驶向了老将军的故居所在村——乔子玄乡马村。当天下午天擦黑,劳累了一天的薛引生书记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乡政府大院。当秘书急切的告诉他,吴纯仁将军由广州回乡探亲要见他时,薛书记眼前一亮,精神一振,立即向马村奔去。

当薛引生书记到达老将军的马村老屋时,他发现陪同老将军的有几十人,其中有兰州军区的首长,陕西省军区的首长,渭南军分区的首长,还有韩城市的领导同志。老将军坐在屋子正中桌子的一侧。桌子另一侧的座位明显是留给乡书记的,其他首长和领导都坐在一圈的座位上。当老将军热情地把薛引生书记礼让在座位后,这位三十多岁的汉子感到无比激动,一股暖流从心头流过。老将军笑着对大家说,这是我们山乡的好书记!为老百姓修路、送电、建学校。薛引生书记感到无比愧疚,他嗫嚅地说:“老将军,我还做的不够……。”

说己长者便是短,知己短者便是长。谦谦之风,这也是薛书记的性格。

山乡通电

薛引生书记是年8月26日到乔子玄乡走马上任的。当时是副书记兼乡长,因书记奉调离岗,他实际上“一肩挑”。七个月后就担任了党委书记。

乔子玄乡位于韩城市西南边陲的深山区,生活工作条件十分恶劣。薛引生书记来到这里莅任后,他牢记着自己对市委的郑重承诺,一定要安下心来,改变山乡的贫穷落后面貌,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但是,这话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他来乔子玄乡之前,虽然对山区的贫穷落后、艰难困苦有思想准备,但现实状况比他想象的严峻的多。一天与黄龙县紧邻的村主任找他买柴油,他问买柴油干什么?村主任说:“晚上点灯,柴油耐燃。”这话让他的心灵一颤,他想到自己小时候也用过煤油灯。那时候在煤油灯下做作业,不一会儿,就会呛得连声咳嗽,眼睛、嘴巴、耳朵全是煤灰,两眼因受刺激发红流泪。上世纪60年代,韩城县城就通了电,用上了电灯,薛引生生在城市、长在城市,连当兵都在城市。解放40年了乔子玄乡还有4个村没有通电,老百姓还在用煤油灯照明,这个状况使薛书记大感意外。他暗暗下定决心,这种状况一定要改变。接连几日,他跑遍全乡,发现这4个村庄只有二三百户人,有的小村庄还处在深山区的沟洼梁峁上。4个村要通电,资金少了办不成,投资大了没有钱。电,成为山区村民提高生活质量、发展山区经济的瓶颈。乔子玄山区的电竟比平原川道晚通了近半个世纪!他感到愧对山区人民这种情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市委全委(扩大)会议时,他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反映了这个情况,希望能在市政府当年经济发展的盘子里安排资金,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市政府领导明确地告诉他,“全市当年工作的重点是解决路的问题,通电不在市政府年度计划之内。这个要求是好的,也是应该的,但资金问题要自己设法解决。”

自筹资金解决问题谈何容易?山区村民穷呀,温饱问题尚未解决,那来这么多钱?他去找市电力局领导,同样因为资金问题不好解决而吃了闭门羹。无奈,他利用曾在渭南市政府工作过的优势,找到到渭南市政府扶贫主管部门,把乔子玄乡因缺电,导致村民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活困难的严峻局面层层向上反映。经过调查研究,全面论证了乔子玄乡通电的可行性和紧迫性。这期间,他亲自向渭南市主管部门来回跑了一二十次。当时陕西省有无电村8个,渭南市4个,这4个全部集中在乔子玄乡。这个现状引起了渭南市扶贫办领导的重视。这一年平原上的麦收季节,他又带领四个村的负责人到渭南市扶贫办诉说困难。单位同志说领导回家收麦子去了。他们立即驱车赶往临渭区下吉镇的主任家,。一打听,这位主任正在麦场上晒麦。当他们走进打麦场时,忽然阴云腾起,雷声轰鸣,眼看天要下雨。他们顾不得坐车劳顿,立即跑进麦场,堆麦的堆麦,张口袋的张口袋,装麦的装麦……小麦没有丝毫的损失,而他们却变成了落汤鸡。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这位领导,“不是为村民用上电,这大热的天,这大老远的距离,一个乡党委书记到渭南来干什么?”还不是为了老百姓?想到这里,这位领导当即决定,夏收后他亲自带队到乔子玄乡实地考察。说到做到,薛引生和随行的同志回乡后不久,主任就带队来到了乔子玄乡,实地考察后,他与主管领导成员研究,决定渭南市扶贫办动用扶贫资金扶持乔子玄乡4个村通电。资金有了眉目,薛书记当即拍板决定申请采伐乡政府林场的洋槐木作电杆,支持孟益沟、圪崂等4个村通电。送电线路要电力部门设计,他又亲自去找电力局主管领导,可是来回几次都见不着人。这一天天下着雨,他打着雨伞到电力局去,电力局同志告诉他主管领导不在,他就穿着雨鞋打着伞在过道久久地等着。当时他还不认识这位领导,只要见有人进来,他就跟着上楼。功夫不负有心人,当电力局领导看着他浑身湿淋淋的样子时,深受感动。很快派人到乔子玄乡实地考察,规划设计线路。通电工程很快开始。这一年冬天,乔子玄几个深山区的村子破天荒的第一次用上了电,人们群情激奋,奔走相告,敲锣打鼓,热烈庆祝。群众动情地说薛书记为咱们农民用上电跑瘦了身体,却照亮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大家的心里都亮了。生活更有了奔头!

这一年,适逢选举韩城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薛引生书记在乔子玄乡西片选区全票当选为韩城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他向市委主管领导汇报选举工作情况时,领导带着十分满意的口气说:“村级直接选举市人大代表,你能全票当选,这在韩城历史上尚属第一次,这是选区人民对你工作的高度肯定和赞赏!”

山乡柏油路

有一件事情,常在薛引生的心里盘旋着。那时候,他还不是乔子玄乡的党委书记。有一次,他到韩城市北部山区的林源乡检查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去时,看见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女孩放学回家,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一个多小时后,他从林源乡检查工作回来,这个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还在山路上走着。弓背弯腰,步履蹒跚,满脸是汗。他动了恻隐之心,立即让司机停车,让这个小女孩上车,顺路把她送回家。可是小女孩退缩着就是不肯上车,她见陌生人还有些害怕。这件事深深地刺疼了薛引生柔软的心。他当时就立下誓言:如果有一天,我到山区工作,一定要为山区村民铺一条平坦的柏油大道……。

现在,薛引生书记真的到边远山区乔子玄工作来了。乔子玄的路况与林源山区相比较,更加陡窄坎坷,有过之而不及。前面提到的八里坡的险恶和传说就方圆百里闻名,让人谈虎色变。而全乡不如这段路况的还比比皆是。夏天下雨,道路泥泞,交通阻断是常有的事。冬天下雪,道路冰封,交通数月隔断也不稀罕。山区村民与外界的联系被局限在狭小的时空里,极大地制约着乔子玄乡经济文化的发展。薛引生书记走马上任后,所面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要到山外去,就得看天气,天气放晴才敢动身。就这样还常出例外。比如说,天刚才还是朗朗晴空,突然就拉云下起雨了。冬天冷,天一阴沉,谁知道会不会下雪,薛引生书记又是一个工作狂,天天要到村上去,到人民群众中间去。这样他就形成了不得不形成的而让常人看见就感觉奇怪的“习惯”,出门随身必带着雨鞋、雨衣、雨伞。就连年龄尚幼的女儿也知道他父亲有三件宝绝不离身,这三件宝就是雨鞋、雨衣、雨伞。有一年冬天,市委召开全委(扩大)会。接通知后,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大雪。他要冒雪参加会议,他穿上雨鞋、雨衣,撑着雨伞,算是武装到“牙齿”了吧?可是一到八里坡,这一切都不管用了,雨鞋陷在雪窝里拔不出来,拔出来的是光脚;雨伞呢,只好作拐杖,雨衣已划破了几处,也不知道跌倒了爬起来几次。最后只好绕道到马村火车站,等晚班的火车。就这样冒着雪湿漉漉的站在露天站台上等火车。在火车上许多人好奇的目光注视下,他浑身是雪是泥地回到了韩城市老城区,一进门妻子和孩子们都惊呆了,“你,这是玩命呀!”

重回乔子玄后,他长久地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林源乡山路那个漫漫跋涉的小女孩好像在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仿佛在催促着他。乔子玄最后四个村子通上了电,现在要把通乡村公路的事提上议事日程。乔子玄的柏油公路要尽快修,也一定要修通!天一下雨,乡政府门前的那条小街道就成为猪豕洗澡的池塘的现象再也不能任其存在下去了。要想富,先修路。薛引生书记下决心解决乔子玄乡走向富裕的又一大瓶颈。

修路,这一件大事很快让乔子玄乡党委提上了议事日程。可是他知道全市一盘棋,乔子玄乡的事有时在自己看来是紧迫的事,但放在全市大局上,就不见得那么上眼了。事情总得自己想办法。他与乡上几位领导商量,召开了专题党委会,按程序上报申请,可是不见下文。找市政府主管领导,也没有结果。他三番五次又五次三番,真可谓求爷爷告婆婆,但总是泥牛入海。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有些干部已经感到绝望的时候,他说,只要有百分之一希望,也不放弃百分之百的努力。他见到了新任的市政府主管领导,见到交通局主管领导,又见到负责修地方道路的地方道路管理站站长。一番恳谈后,本来态度不怎么明朗、情绪不冷不热的领导得知薛引生的名字后,眼前突然一亮,立即站了起来,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久仰大名,常听父亲谈起您!”您为他解决了大难题。终于对乔子玄的道路建设重视起来。后来才知道地道站的主要领导和自己有一段“善缘”,这一“善缘”很快就落实到乔子玄乡的修路申报。这一年,八里坡变成了前边所说的老将军吴纯仁眼中的新模样。柏油路通到了乔子玄乡政府。修路还有一个小插曲,按规定乔子玄乡街道的路面只能铺3米宽的柏油路面。而道牙已经修了6米宽,怎么办呢?薛书记请求交通局领导沿街考察村民的实际生活状况,请求李站长为村民把好事做到底,这位领导感恩薛引生书记的过去,终于点头同意给整个街道铺了6米宽的街面。薛引生书记图的是什么?他图的是给乔子玄乡老百姓办点实事,而这位领导一再表示自己是在报答薛书记。薛引生说我是按照党的政策办事,你要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在自己的职位上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好事!

山乡教学楼

电通了,路好了。薛引生书记并不感到满足,他心里又在运筹、酝酿着更大更长远的规划。他要在乔子玄乡办一所标准化的初级中学。从长远看,要使乡村跨入现代化农业的先进行列,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育应该是第一位的。可是严格地说,在薛引生走马上任前,乔子玄乡连一所像样的学校都没有,缺乏师资、缺乏生员,缺乏校址。像马山、后马山,李文庄这些村,连一个初级小学也没有。一年级的学生上学还得走成十里山路。不论阴晴雨雪,一个个六七岁的孩子跋涉在山路上,薛引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与党委一班人研究决定在马山村李文庄村建立一所初级小学。由村上解决校舍,乡上给解决桌凳和教师。当时最突出的是师资问题,薛引生书记决定凡是愿意在乔子玄乡教学的外乡籍教师,每人在原有薪金的基础上用乡有资金给其上浮一级工资。很快教师的问题也解决了。

接着,薛引生书记又决定要改造乔子玄乡办中学。这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里,就是一个天方夜谭。但薛引生书记经过一番严谨的调查研究,认为这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据乡教委会介绍,在薛引生书记没有到乔子玄乡之前,乔子玄中学连续三年考高中升学率为0。面对此情此景,出身书香门第的薛引生书记感到十分痛心。他说建设好山区初中,一来可以解决山区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使有较好学习基础的学生不外流;二来引导学生学习实用农业技术,将大大提高广大村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从根本上改变乔子玄的教育面貌。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来看,这是一个有长远眼光的愿景。因此他在乡党委会上提议,先抓硬件建设——建设韩城市第一座山区教学楼。

在党委会上取得共识后,薛引生书记与其他乡领导分头做工作。他亲自去找到教育局的主要领导,谈了自己要在乔子玄乡建设中学教学楼的想法,得到了市教育局支持。市教育局局长表示,市教育局拿三分之一,出资12万元。为这事,薛引生书记来回奔波渭南市与乔子玄乡之间,争取到渭南市教育局答应出资12万元。36万元的总预算把资金大头解决了。下剩的12万元,乡政府分两年向全乡村民筹集资金基本可以实现。款项落实了,可是渭南市教育局的拨款迟迟不能到位。心急的乡领导到渭南追问,大概是语言过激,渭南市教育局主管领导大为光火,拨款事宜几乎搁置。为此薛引生书记又三赴渭南,事情总算有了眉目,本来性格刚直的薛引生书记,该下的话都下了,该受的气都受了,不能忍的辱都忍了。用他的话说,为自己的事都不愿意容忍的事,他为乔子玄乡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都忍了!

韩城市教育局的拨款率先到位,渭南市教育局的支持款项也随之到位,群众筹集资金分两年完成。教学楼如期建成,为了体现特色,校名定为“乔子玄综合学校”。实际上这是韩城市第一所乡镇级职业教育技术学校。乡政府给学校划拨了实践果园基地,重视劳动实践,让学生从农业生产中学习一技之长。他们还从西北大学等高等院校邀请专家教授来学校授课,教授花椒、苹果的施肥和剪枝技术。很快这些切合农业生产实际的教学效果就显示出来了。由于乡政府对外乡来山区教学的教师上浮一级工资,师资力量也得到提高和加强,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受到市教育局的重视。后来,当时的校长被教育局调任象山中学任副校长,当时的教育专干和许多教师都被调往市新农职专、芝川高中等高一级学校任职,乔子玄乡也结束了没有大学生的历史。

薛引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给乔子玄乡村民办了许多好事,成为乔子玄乡人民群众久久传颂的佳话。薛引生书记不愧为优秀的共产党员。同时他也是我们党各项政策的模范执行者,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在到乔子玄乡就任书记的时候,他鼓励并支持发展农副产品,仅广种旱烟一项,每年就为乡上增加税收20多万元,返回群众手中的钱就达16万元之多。

他严格执行党的计生政策,又不搞极端过激行动。当时其它乡镇出现了抱电视、抓人、拆房、翻夏秋田作物等强制性行为。这股风也波及到乔子玄,有些基层干部担心不这样搞,就完不成计生任务,薛引生书记觉得这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影响党群关系和党的形象。虽然不能公开逆风而行,但他召齐各村干部语重心长地说:“这事一定要慎之又慎。”他和农业干事亲自到超生户的麦田,看刚刚播种的麦田,麦籽尚未破芽,就让旋耕机浅旋敷衍了事。他说:“要保证不影响小麦籽出苗,否则明年群众生活得不到保障。”就因为有他的再三强调,那些被旋耕了的麦田,不久又长出了绿油油的麦芽,就这一点苦心也感动了许多群众。一些所谓的计生“钉子户”,也被迫做了计划生育手术,全乡很快完成了计生任务。

他根据乔子玄乡夏收工作的情况,因地制宜,从不催交公购粮,却总能全面完成公购任务。

你心里有群众,群众心里就有你。说起薛引生书记为乔子玄乡老百姓办的事,老百姓还会说出第四件、第五件……。

他离开那个他朝思暮想的地方已经近三十年了,乡亲们还记着他……,时或有群众进城看望他。

年,他到深圳开会,他觉得应给吴纯仁老将军问个好。未料老将军一定要他到家中作客。吴老将军对家乡的这位年轻才俊非常敬重,在平时只有军、师长可以进入的二楼会客厅接见了他,并与他做了亲切的长谈。大概老将军的思绪又回到了他重返家乡时的一幕……,他一定是代表他的乔子玄乡亲们招待薛引生书记!

电亮了,路修了,教学楼盖了,三年三件事使乔子玄乡插上了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翅膀!

谁以人民为中心做事,谁必然成功!

现在,薛引生书记已经七十岁了,每当他与家人回忆起在乔子玄乡工作的日日夜夜,他总觉得那些日子亏欠亲人太多了,不能床前孝顺父母,不能日夜陪伴妻子,不能陪伴辅导女儿的学习,对她们的关爱太少太少了。但是他总觉得为了党的事业、人民的幸福,这样做是值得的,无怨无悔……。他常常凝望着乔子玄的方向,深情地告诉周围的人说,那就是我当年工作过的地方,他忘不了那山、那水、那人……

年2月21日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薛永学,年(壬辰)四月初二日生。陕西韩城涧南村人。桑矿职工。年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写作概况:出版《矿工的心灵》(戏剧集)、《桑树坪绿叶》(诗文集与人合作)、《龙门山花》(诗文集与人合作);长篇小说《命相》《薛永学秦腔剧作选》《在大禹家做客》。并在省内外报刊发表中篇小说《倩女乡魂》《孽缘》;长篇小说《尘寰》;散文、诗歌、议论文、报告文学、通讯等共计百十万字的文学作品;网络文学所发散文《石榴情》阅读量多万,律诗《武帝山》阅读量多万。散文《赶羊》获陕西工人报95年度好作品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和“朱鹮杯”有奖征文二等奖;戏剧作品共创作30多个、发表7个,上演10多个。其中《油福》获渭南地区一等奖。《煤海情波》《矿工的心灵》获韩城矿务局艺术节一等奖。并在韩城矿区和澄合矿区巡演,渭南电视台映播。

长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ingdangcan.com/mdsyl/81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明党参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