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中医,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阴阳五行,脏腑表里,还有各种各样的养生法,其实呢,在我心中,印象最深的还是流传百年甚至千年的“古方”。
古人确实是有大智慧的,各种各样的方子数不胜数,医治了中华无数的儿女,今天呢,我也为大家整理了几个千古名方,无论是补气血、补肾、失眠.....所有房子都有其详细的制法,非常实用!
1.补血第一方:四物汤
古语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季的养生保健,可以让人在一年中都会有一个好的状态,而春季的三个月是万物萌生的季节,肝主生发,养好了肝才能健康,而肝藏血,养肝则必须要补血。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个方子叫做“四物汤”,在中医里,它可是有着妇科补血第一汤的美名。
早在晚唐时节,它便在医书中就有记载,而后被收录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物汤是补血汤,而且见效非常快。
组方:熟地18g、当归18g、白芍15g、川芎9g
功效:补血活血、润肤养发、改善面色苍白,肌肤粗糙等情况
方解:当归可以减轻妇女经前疼痛、腹胀,对缓解抑郁情绪有着非常不错的缓解作用,而熟地含有甘露醇、维生素A等成分,还可以让当归活血补血的作用增强,川芎则是可以活血祛风,白芍可以增强细胞免疫、充盈气血。
当然这个四物汤不单单是可以煎水来用,更是可以炖鱼炖肉煲汤。
这里也给大家推荐个食疗方:四物排骨汤
图片源自网络,若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删除
1.排骨洗净斩块,汆水捞起
2.将当归、熟地、川芎洗净,放到过滤沙袋中
3.煮沸锅中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放入,武火煮沸转文火煲一个小时,在按照个人口味进行调味即可。
2.补肾第一方:六味地黄汤
这个方子其实大家都不陌生,毕竟六味地黄汤不常见,但是六味地黄丸满大街都是。
这个方子距今已经流传了两千年之久,是医圣张仲景总结了前任经验所创肾气丸,宋代儿科医家钱乙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减去了桂枝、附子而成,很多老年疾病它都有很好的帮助,像是肾虚、耳鸣、脱发都有不错的缓解。
图片源自网络,若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删除
组方:熟地15g,山茱萸肉12g,山药12g,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
功效:滋阴补肾,可治疗肾阴不足所引起的虚火牙痛、牙齿松动及口舌生疮。
用熟地黄滋阴补肾益精髓而生血;山茱萸温补肝肾、收涩精气;山药健脾兼调理遗精、遗尿,是本方三补。丹皮凉血清热而泻肝肾之火;泽泻、茯苓利水渗湿,是本方三泻。
上药加水适量共煎,去渣取汁。
3.补气第一方:四君子汤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难免气虚。补气第一方是四君子汤,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因四味药材均属于平、温药材,不燥热,补性平和,品性中正,不偏不倚,从了“君子致中和”的古意,所以用“四君子”来命名。四君子汤男女老少都适用,不过5岁以下的小孩就不建议服用。
图片源自网络,若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删除
党参9g、白术9g、茯苓9g、甘草6g
益气健脾、补益脾胃之气,是补气基础方。
党参大补元气,健脾养胃;白术,健脾、燥湿,以助运化;茯苓渗湿健脾,苓术合用,促进健脾除湿和运化之力的增强;甘草,甘温,能调诸药,让它们共同发挥补气健脾的效果。
不仅可以单纯地煎水服用,还可以和排骨一起煲汤。
1、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生姜、红枣全部材料略洗一下,倒入砂锅里,加清水浸泡20分钟。
2、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30分钟。
4.失眠第一方:酸枣仁汤
在没有安眠药的古代,人们是怎么治疗失眠症的呢?医圣张仲景就有一个千古名方——酸枣仁汤,调理失眠收效甚好。有歌诀道:酸枣仁汤治失眠,川穹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风如睡梦香甜。
图片源自网络,若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删除酸枣仁(炒)15g,甘草3g,知母、茯苓、川芎各6g。
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虚烦失眠,心悸不安等症。
酸枣仁性平,味甘、酸,能补血养肝,益心安神,敛汗;川芎,性温,味辛,既能活血又能行气,能调血疏肝;知母,性寒,味苦,质润,能清热降火,滋阴除烦;茯苓,性平,甘淡无味,能宁心安神;甘草清热,调和诸药。诸药相配,滋阴养血,清热降火,调血疏肝,安神除烦,以治疗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肝阳上旋而致虚烦不得眠等症。
把药放入冷水中浸泡1小时,然后放砂锅中加水淹没草药高出2-3cm大火煮开,中小火煮20-25分钟。分3次温服。
5.治痰第一方:二陈汤
中医治痰名方“二陈汤”,因用药简单、功效显著而广为流传,成方始见于宋代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距离今日有千年的历史。
图片源自网络,若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删除
半夏(汤洗七次)5两、橘红5两、白茯苓3两、甘草(炙)1两半。
燥湿健脾、化痰止咳、理气和中。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胃;橘红理气燥湿、化痰和胃;茯苓渗湿健脾化痰;生姜降逆止呕化饮,并助半夏、橘红化痰和胃,且能制半夏之毒性;而炙甘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调和诸药;乌梅味酸,收敛肺气,和甘草酸甘化阴,以防半夏、橘红、茯苓辛燥渗利之性耗伤气阴。
以上组方药材,加生姜3克,乌梅1枚,用水煎服。
备注:以上方剂仅供大家学习参考,中药方剂需要看个人体质,在原有基础上仍有加减,用时需咨询专业人士。
以上部分图片源自网络,若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删除
往期精选
经络通,百病消肝胆之宝,龙胆泻肝汤明日惊蛰,这样做,一春无忧在看的,麻烦点一下再走好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